第32章 逃犯的求职经历 (第1/2页)
甲乙丁君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落秋文学网网www.office111.net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李密首先投靠的是土匪头子郝孝德。
但郝孝德没有给他好脸色看,将他拒之了门外。
因为李密出身好,名气大,文凭高,收留了他以后谁领导谁呀?
阿嚏!
于是,李密又去找王薄,提出了入伙的要求。
没想到,铁匠也不收留他。
也难怪,一个打铁的又怎敢收留一个“研究炼钢”的呢?
就这样,李密连找两个单位都被拒绝了,没想到当土匪也这么难!
也面临求职难(确切说是求匪难),阿嚏!
李密走投无路,只好抄近路跑到了淮阳,一路上那个艰辛,那个困苦,就甭提了,最饿的时候,连树皮都啃过,啃啊,啃啊,啃啊……
啃得饥……
不是肯德基啊,和kfc无关,阿嚏!
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,他化名为刘智远做了一名山区小学教员——民办教师,干起了教书育人的活,只当是在逃跑的中间为隋朝的非义务教育支边了,做了不应有的贡献,也算是解决了吃饭睡觉的问题。
藏好一片树叶,最好把它放进森林,阿嚏!
这里,有一个问题有待历史学家考证:
不知道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,是否那个时候就已经学会让学生们订一些课外辅导书来增加收入了?已经学会开补习班或者上课不讲课外有偿再讲让腰包鼓起了,已经暗示过家长应该给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他送点礼了,已经在过生日时让家长们上份子钱了,已经卖过有孩子画像的挂历了,已经凭着外来和尚会念经的优势收过择校费了……
这些,就有待我们的历史学家考证了!
总之,造隋朝反的人就这样成了隋朝人类的灵魂工程师!
我靠,这得把隋朝的人民的灵魂造成什么样子呀,阿嚏!
对于这样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来说,怎么甘心做一辈子人民教师呢(还是民办的),心中非常不爽,于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爽,他写了一首诗:“秦俗犹未平,汉道将何冀?樊哙市井徒,萧何刀笔吏。一朝时运会,千古传名谥。寄言世上雄,虚生真可愧。”翻译过来就是秦朝要不是当年被干趴下,汉盛世又何以期待,就连樊哙和萧何这样的市井之徒和文笔小吏都能成就一番大业,千古美名传,如今英雄豪杰若不趁此乱世建功立业,可真就要虚度此生后半生惭愧了。